首页 文案列表 纪录片解说词 人物纪录片 《蒋经国在赣南》(二)解说词文案

《蒋经国在赣南》(二)解说词文案

文案配音员:弘昌
人物纪录片 1023 分享


《蒋经国在赣南》(二)解说词文案
程云(原青年干部培训班教官):早上6点多钟就起来了,起来洗脸漱口跑步,进行军事训练,每天上午三堂课,下午也上三堂课,晚上自习。蒋经国有时亲自早上出来到操场上,来看早操的,对青年衣食住行照顾得相当周到的。所以叫我们不要思念家乡,经常鼓励我们,无论如何要学习好本领,没有好的身体,没有军事学术,抗战是不行的。

解说:在苏联蒋经国在一家工厂,曾经自告奋勇地当军训教官,挣点外快改善生活,回到赣南他用军事化的模式来训练自己未来的干部做班底。在赣南,再后来的重庆中央干部学校,他都是一以贯之。
艾启明:我每次训练上操的时候,蒋经国都经常站在旁边看,笑嘻嘻的站在那里看,他每次看到人总是笑嘻嘻的,他从来不板面孔的。他的特点就是什么呢,他没有架子。

解说:蒋经国不仅注意学员的学习训练,他也想增强赣州市民的体质,为此建了一座大型公共体育场。有一天蒋经国邀请学员赤脚跑到新赣南农场,和农民进行体力比赛,蒋经国代表公务员第一个出场,和一个赣州老俵比赛摔跤,结果被摔倒在地。

艾启明:还有一次,也好玩得很,他看见大家不精神,好,我来教你们唱歌,他跑到台子上站着,很简单的,好玩得很,唱《两支老虎》。他不是浙江人吗,两支老虎,两支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支没有尾巴,一直没有脑袋,真奇怪,真奇怪。他一路唱,一路跳,一路比,把大家都笑得不得了,大家欢声一片,哇啦,哇哇啦,大家都这么跑得快,跑得快,这么叫。哎呀,我们这些搞军事训练的队长,就觉得这不成样子,乱七八糟怎么搞得队伍也不像个队伍,但是大家很开心,很高兴,对他的印象也很好。

为官清廉 以身作则当“公仆”

解说:在一期培训班结束的那一天,蒋经国带领大家在大风大雨中集合,举行结业典礼。蒋经国说。

画外音:我们这两星期的训练,最重要的是洗心的工作,应当每个人反省自己是否把心洗干净了,是否有了洁白的良心。赣南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的就是我们新的政治作风。

陈志兢(中央干校校友):当时校门上面有两条标语,就是想发财的请出去,要做官的莫进来。

方世藻:当时的干部不叫干部叫公仆,每个人的身上有一个公仆两个字的胸徽。

袁清夷:蒋经国当时给我们年轻人的影响,还是蛮好的,因为什么呢,第一他是抗日的,第二他有一定权威,第三,因为他是从苏联留学回来,有些新东西是我们这里看不到的。

解说:蒋经国很务实不喜欢摆排场,不喜欢在大众广庭抢镜头,对蒋经国来说,说做官莫进来难免矫情,但不想发财倒是身体力行的。他律已甚严,公私分明,连他自己因私事打的长途电话,都坚持在他自己薪水项下开支。

肖俊光:蒋经国手上有两个县长,这两个县长现在的老百姓都还很怀念他,一个就是上饶的王继春,一个是南康的王皓安,这两个人是不错,表现得很好,老百姓对他们印象很深。王继春死的时候,一双烂皮鞋,一个烂藤箱,一床被子,就是这样的,王皓安也是这样的。

方世藻:蒋经国在新赣南建设过程中,需要培养一大批干部,主要通过举办训练班,通过举办公仆学校,通过举办专业训练来培养的。每次培训的时间大概是一到两个月,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了将近3000多基层一线的青年干部。正是这一批青年干部推动了新赣南的建设,也正是这批干部,使蒋经国在“三年计划”过程中得以完成,因为抗战相持阶段,所以那里也不免会有一些干部,出现一些不良分子。比如说有一个“塞狗洞”的故事。他讲的是赣县仇货检查队队长任锡章勒索广益昌商号三百个大洋的事情,后来蒋经国知道了这个事情,就把任锡章枪毙了。

蒋经国自述:在今天,革命的伴侣固然不少,但是因我的地位来接近我的并不在少数,为了自己的名利来拥护的亦的确很多。

解说:江西赣州群乐大戏院内,“第四区扩大行政会议”召开,面对赣南十一县的县长、秘书、参议会议长,社会贤达、知名人士等200多名到会者,蒋经国作了“新赣南建设三年计划”的报告,提出要在赣南实现“五有”目标,人人有工做,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屋住,人人有书读。实现“五有”的赣南,就是“人人幸福的乐园”。新赣南的描绘,使蒋经国成了国民党官员中的异类,批评他的人,说他的举措是苏联社会主义的中国版,蒋经国默认了,称那是“借人家的建国经验”。那时一到赣州,便可以看见大字标语,建设新赣南,人人有饭吃。城门入口处以醒目的大字写着,欢迎指导。城门出口处则写着,祝你一路平安。

曹聚仁最初认识蒋经国,是在1938年春天的江西南昌,当时蒋经国任江西保安处少将副处长,曹聚仁任战地记者,他将这次采访写了《一个政治新人》的访问记。当年蒋经国曾说,知我者,曹公也。1941年蒋经国正式邀请曹聚仁,接办他的专员公署机关报《新赣南报》,曹聚仁接任后担任总编辑,将其改名为《正气日报》,于10月1日创刊。该日报很快就与《东南日报》、《前线日报》鼎足为三,成为东南三大报之一。

李振亚(原《正气日报》管理部主任):那些报纸都没有蒋经国办的报纸业务兴旺,报童一出报,就拿着报在街上喊,正气日报、正气日报,有什么消息都喊出来。蒋经国是个务实敬业的专员,他上任以后短装草鞋,在街巷与乡村巡行,当时赣州有11个县,面积2.3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三分之二个台湾大,他却遍访了赣南的每个角落。

蒋经国自述:在赣南,我一共步行了2850里路,经过了974条桥,其中有714条需要修理的,84条是不能行走的。我经过189个茶亭,只有21个是最近修理的,有42个已经简直不能坐人。

解说:三年计划实施前的赣南,150万人口中有九成以上是农民,除了矿山开采之外,全区几乎没有像样的工业,蒋经国一方面,吸引沿海内迁资本到赣南开办工厂,另一方面推动成立纺织、碾米、制糖等小型工厂,等着看笑话的人突然发现,3年计划已初具规模。

肖俊光:那个时候马路哪几条路,阳明路、解放路、中山路、文清路、还有西津路就是这么几条。那么蒋经国来了以后,又加开了几条马路,大公路就是他手上搞的,还有那个百胜路就是现在的赣江路是他搞的,文清路是他手上搞的。北门原来是过渡的,他搞了座浮桥纪念他的母亲,他的母亲在浙江被日本鬼子炸死了,他纪念他的母亲,他修了座浮桥叫忠孝桥。还有这个东门,有座铁桥也是他搞的。
邹绍斌(原赣县保长):赣南来讲75岁以上的人没有哪个讲他不好的,他做得公道,他真正是一个包公,他是一个清官,穷苦人都得到他的好处,穷苦人都得到他的好处,像他搞的那个“二五减租”,因为我们耕了地主的田,他就100斤租子,分作四年他就给你减光了,百分之二十,二五减租,二五减租。减了四年以后,这个地就是我们老百姓的了,怎么不好,皇粮就我们老百姓去还了。

“三年计划”成功 赣南迎来新面貌

解说:赣南的变化吸引了敏感的新闻界,1943年大公报派记者徐盈来到了西华山矿区采访,赣南的新风貌在他的报道里展现出来。

画外音:新赣南的除旧布新工作,是到处可以看出来的,高利贷制度已给合理的贷款制度打倒,俱乐部、图书馆成为矿工们工余的乐园,以前专医花柳病的医院,现在已成相当规模的诊所。通过当时中国最好报纸的最好记者,“新赣南”这一角引发全国的瞩目,政府要员,社会名流纷至沓来,江西省主席熊式辉,1939年春以前,当了九年主席,未曾涉足赣南一步。等到蒋经国收拾烂局以后,他便常到赣州,有时还在这里长住数月,蒋介石对儿子的表现自是喜欢,他拍发电报给蒋经国。

画外音:儿任专员已足三载,人民爱戴,建设进步,时用快慰。

解说:1943年11月,访问过赣南的美国记者艾特金森,在《纽约时报》发表报道称,蒋经国的改革使得赣南地区面貌一新。战前,赣州只有3家工厂,此时已有44家工厂,通过一年两作及新的农耕方法,赣南原本是粮食严重短缺的地区,现在的产量已足可供应10个月的消耗量,预计到1944年可完全自给自足。

画外音:艾特金森感叹到,中国方面的有识之士,都一厢情愿地高谈中国的现代化,却只有赣南在真正的推行。

解说:在他眼里赣州是当时中国最现代化、最干净的城市,“三年计划”让蒋经国留下了中国最具实干精神官员的印象。虎冈在赣州城的东郊,从城里过来需要渡过贡江浮桥,40年代初,这里被蒋经国定为新甘南的试验场和人才培养中心。

重视教育 创办儿童新村

肖俊光:抗战的时候流亡的儿童很多,他就办了一个义童教养院,一个贫儿教养院,专门吸收那种穷苦儿童,有的是流亡的儿童,有的是赣州家里很苦的儿童,就在这里,办了两个儿童救济院。后来他看到以后,光这两个儿童院不行,后来他就在虎冈设了一个儿童新村。

解说:1943年6月经过两年多的紧张筹备,中华儿童新村出现在了虎冈。“人人有书读”是新赣南的五大目标之一,蒋经国规定每十家一甲,每天要念两小时书,保办保国民学校,乡办乡国民学校,专员公署自己办高中以及职业学校。中华儿童新村便是活生生的示范,儿童新村以正气小学为主体,还包括一个幼儿园,创办初期,有1200多名学生,很多是无家可归的难童。毗邻儿童新村,同时创办的还有正气中学,仅用一年时间,学校就建立起礼堂、教师、宿舍、图书室,操场等主要设施,并开始招生。这是儿童新村规划整体规划图,它真实而形象地记录了蒋经国建设新赣南的思路。7月20日,中华儿童新村举行开幕典礼,新从上海过来的周大风,受命为艺术指导员,负责会场布置。

周大风:突然之间,有个人,两支手都是浆糊,与我握手,你是周先生吧,我们是同乡,不认识。我一看,谁认识谁,啊,我想,我们同乡,那一定是蒋经国。他跟我讲话都很随便的。

解说:身兼中华儿童新村村长的蒋经国,面对着一千多名换上新衣的“小村民”,致辞说。

画外音:我们儿童新村的小朋友都是没有家庭,没有父母的贫穷儿童,你们要晓得,这里就是你们的家庭。

解说:这是一张蒋经国和儿童新村,几个孩子们的合影,在最右边的孩子便是许力,那年他12岁。

许力:那是一次日本飞机炸了我们虎冈,那一次也是很惊险的,飞机已经到了头顶上,我们这些孩子才从教室里撤出来,到树林里头到草堆里头隐藏起来,这不行,他说这样子好了,你们呢每天派一个学生到山顶上去值班,观察赣州市的动静,听。另外,我给你们一个手摇警报器,那个学生要是听到赣州市放警报,就赶快摇这个手摇警报器,他说我家里有一个,好多孩子都围在那里,哦,找几个同学跟着我去拿过来。结果我们这些孩子一起,我去,我去,都去,都要去。在那里负责的校长,他说不要这样,我来点几个,点了我,另外还有罗国芬,还有陈邦恩,我们三个人就跟着他到他家里,去拿手摇警报器。这一路上,我们就跟着他走,他带了两个叫做警卫员,跟他一起。他就一路跟我们聊天,走到赣州市的一个照相馆叫广东摄影社,门口,从它那里过,他不知道怎么灵机一动想起来,来我们去照张相,就把我们三个拖到那个照相馆里去了。

解说:一天蒋经国约见了正气中学学艺术指导员,周大风。

周大风:他说,儿童新村也办一个天才学校,请你负责去,但是我说不要叫天才学校,实事求是,不要贪大,就是“天才班”试验试验,喔,这是很实事求是的做法,我们要提倡这种作风,那么谁呢?我说顶多四五十个人,五六十个人,不要太多。

解说:这个班上的学生不管年级,可以自由选择学科,自由选择班级,可以自由选择老师,没有毕业考试,也没有学期考试,也没有作业。蒋经国工作之余常来儿童新村,和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在一起,他无需戴上任何的面具,快乐而放松,有时候也会和孩子们一起在操场上乘凉,为他们讲述自己在苏联时的故事。从儿童新村的小学毕业,就可以进入紧挨着的正气中学,正气学校的名字,来自宋代文天祥的《正气歌》,是蒋经国起的名。正气中学就在虎冈那个地方,那时时兴一首歌。

袁清夷:太阳出来照虎冈,冈上青年脸发光,齐声做长啸,好像老虎叫,一啸再啸魔鬼影全消,新的世界来到了。

解说:那时候虎冈清晨的清寂,每天都被这激昂的歌声所冲破,这歌词是蒋经国自己写的。

叶若青(原正气学校学生):队伍都好整齐啊,和其他的学校都不同,一看就知道是正气中学的儿童新村的,他提出来的口号,到天空去,到海洋去,到矿山去,到工厂去,这都很吸引人的,他要求学生切切实实求学问,辛辛苦苦练身体,清清白白学做人。
解说:学生们没有忘记老校长的期望,随着时代的久远,蒋经国的印记逐渐退去,但教育仍然是他留给赣州的一项重要遗产。

打击哄抬物价 赣州是抗战时期物价最低的城市

解说:1940年夏秋之季,赣南大米暴涨,涨幅超过50%,城区甚至超过了100%,粮商大户借机囤积居奇,抬高物价。

刘长龄:抗日战争的时候还有个第三战区,第七战区,第九战区,三个战区的部分军粮,是在赣州解决,还有广东浙江有一部分的民粮,也是赣州解决,浙江那一带那个租界被日本鬼子占领了,很多教会学校以及难民都往赣州跑。比如说嘉兴中学整个学校迁到赣州,同济大学有部分学生到赣州,国立十九中也从浙江到赣州,南昌中正大学也到赣州,光学生有上万人。加上流亡的老百姓,赣州的粮食就十分的紧张。

解说:粮商们把粮食囤积起来,使得市民人心惶惶。

方世藻:赣州它是一个商业城市,所以它的物价飞涨,上午一百块可以买到五十斤米,到下午只能买到五斤米。

解说:蒋经国就派出军警督察,还鼓励市民举报,举报者有奖。

刘长龄:蒋经国也化装去查粮食,他得到一个消息,就是说在涌金门城门口右边有一家粮店储存了很多的粮食他不卖,有一天他带着一根扁担,赣南的扁担是木头的,很结实。带了两个叉口,叉口是一种麻织品,专门装粮食的。他就问老板,你有粮卖?那老板肯定说没有粮卖,他说我买一担啊,一百五十斤,过去大家都知道老百姓都是买一升两升,一斗那就不得了,他买一百五十斤呀,他说你真的要吗?那就到里面去看,蒋经国一看到里面确实米堆成山,最后他出来,我都要了,拿一个名片给他。他一看是蒋经国的名片,这下糟了,明天你到专员公署去报到,结果把那个商店给查封了。但是他对于收缴的物资,他都给还本钱给他的。专员公署收购了怎么办呢?由专员公署来卖,这就诞生了交易公店。

解说:“交易公店”销售的商品一开始只限于粮食,后来扩充到所有的日用百货,以及土特产品,销售的网点也扩展到下辖各县的大市镇。

肖俊光:抗战时候很多地方吃粮食很困难,赣州蒋经国办了一个交易公店,交易公店可以卖平价粮,我们都有低价粮的折子,所以那个时候赣州的老百姓,没有吃到高价粮。

方世藻:(当时)全国三十多个商业城市里,赣州的物价是最低的,我想跟他跟交易公店的创办是有关系的。

解说:一年以后,他宣布了新的“五年计划”菜单开得十分丰富,包括将各县城改建为现代标准城市,并将各县二十八个旧市镇,改建为现代化的市镇。赣州城人口扩充至五十万人,在各项工作表中,把炼钢,炼铁,炼铜列为优先。那时的赣南,除了泰东书局的印刷厂,没有一家现代化的机械工厂,作为“赣南新政”标志之一的“强民工厂”,是手工编织竹器等的手工工厂,没有一座高压电线塔,没有一处成型的水库,没有一部拖拉机,没有一所科学实验室,没有一所大学,专员公署没有一个曾经从事实际业务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这许多“没有”的基础上,要建设现代化的“五有”,实际是一张不可能兑现的空头支票。

蔡省三:可是局限于他的出身,局限于他的社会环境,他不可能开天辟地搞一个什么新的,这不可能。它只能成为他的理想,结果幻灭。所以我总的感觉,蒋经国是悲剧性人物。

解说:那时赣南“建设新赣南”的大小会开个没完,规定老百姓一早要出操,不许个人私自结婚,一定要参加集团结婚,“新赣南家训”个个得背熟,有时赶墟下地,保长或其他官员,得随时点着你,叫你背家训。以致有些厌烦的人写了打油诗来讽刺他。

画外音:蒋大专员开了口,赣南百姓齐遵守,黎明集合上早操,立正稍息开步走,保长传令开会多,天天高唱搞五有,下地赶墟背家训,叫人急得直发抖。我的天啊蒋专员,哪年哪月你撒手。

方世藻:蒋经国在赣南的过程中,有人说他是要通过建设新赣南,把它推广到全国去,这种说法有它一定的道理,比如说他办的正气中学,他大了南京以后,就想在南京办一个正气中学分校,那么他在新赣南的三年计划完成以后,那么他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我的希望》,括号后面有个说法叫做(《我的理想》),他说的理想实际上是战后建设的一种模式。

解说:1944年春,困兽犹斗的日军发起一号作战,意图打通大陆交通线,到年底,战火终于烧到了安全七年的赣南。

熊志诚(原正气学校音乐老师):当我们走到信丰的时候,蒋经国先生来了,那时赣州已经快沦陷了,他含着眼泪说,你们不要急,不要急,我会给你们寄遣散费来的,还安慰我们呢。真正过年的时候,饥寒交迫,冷得不得了,重庆派了“美龄号”的飞机就在那等啊。

蒋经国:我在赣南的过失多于成就

解说:1945年2月日军攻占赣州,在进城前一刻,蒋经国乘飞机离开了赣州,6月正式卸任,新的五年计划由于蒋经国调职和1945年初日本军队对赣南的入侵戛然而止。1945年秋抗战胜利以后,蒋经国回忆在赣南的这段经历曾检讨自己,认为短处多过于长处,自己在赣南得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经验。但是有许多经验,却付出了使人民受苦的代价。

曾子墨:抗战结束以后,国共内战重开,国民党失败,蒋经国只能和蒋介石撤到台湾,重整旗鼓,晚年的蒋经国开放老兵探亲,开启了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往来。一位前来蒋经国旧居参观的台湾退伍老兵,从墙上悬挂的《新赣南家训中》看到了熟悉的影子,他激动地说,我们的《军训》就是从这个《家训》来的啊,只是《军训里将打扫厅堂,改成了打扫营房》。

蒋经国自述:有人说,赣南是天堂,亦有人说,赣南是地狱。说是天堂根本谈不上,说是地狱也不见真确。我有感情亦有理智,但在治理赣南时期,这两种力量并没有得到相当的配合,和平的发展。我有短处,亦有长处,但是因为短处多,所以造成了过失多于成就的事实。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

平台累计配音,超40,050,000 分钟

  • 品质保证
    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国内外专业配音员
  • 多种配音
    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
  • 公司化运作
    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
  • 双重备案
    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
  • 7*14全天候服务
    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00-21:00都有客服
更多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