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案列表 纪录片解说词 文化纪录片 《中国大运河》第三集解说词脚本

《中国大运河》第三集解说词脚本

文案配音员:语慷
文化纪录片 606 分享

《中国大运河》第三集解说词脚本


第三集

1998年深秋,安徽省303省道修到淮北市濉溪县柳孜村时,发现了隋唐大运河的遗址。2006年,2012年,宿州、泗县两地,也发现了大运河遗址。这些遗址的发现,彻底澄清了隋唐大运河的流经线路问题。

2012年初,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柳孜大运河遗址,展开了第二次发掘工作。曾经被认为是码头的石构建筑,最终被确认为桥墩。专家们认为,这两座桥墩所支撑的桥,和《清明上河图》里的桥,应该是同一种桥——虹桥。在柳孜、宿州两地,都有出土的横卧在地上的木桩,其实是虹桥的建筑材料,而那些直立或斜插在土地里的木桩,最终被专家们确认为当年的一种水利工程——木岸狭河的遗迹。

在柳孜、宿州,两个大运河遗址考古发掘中,还出土了大量的器物,其中以瓷器最引人注目。在柳孜900多平米的考古范围里,在宿州400多平米的考古范围内,竟然分别发现了28个窑口的瓷器。北方窑口有磁州窑、耀州窑、邢州窑、定窑;南方窑口有建窑、吉州窑、越窑、龙泉窑、长沙窑、景德镇窑等等。此外,还有一些瓷器,和已知的南北方各大窑口,都对不上,也就是说,它们是一些未知窑口出产的瓷器。(王林淮北市濉溪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原所长)“有一个专家这样总结,运河里面有很多没娘的孩子。所谓没娘的孩子,就是说,我们在其他已知的窑口里面,瓷器,跟这个出土的瓷片,对不上号的也有,也有不少。”如此多的窑口瓷器被同时发现,这在考古史上是空前的。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其实,这恰恰在1000多年后,提醒着人们,大运河沟通南北的功能,和当年的繁华。(阚绪杭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大运河)它把中国的南北连起来,把五道河都连起来,从海河,到黄河,到淮河,到长江,到江南河,一共是五条河,它全把它们连起来,就是把整个的中国的交通,全部都连起来。”正是大运河的这种连通全国的功能,让它成为瓷器流通的重要渠道。当时的瓷器并不仅仅供应国内,还有很多瓷器,通过运价低廉的大运河,远销海外。

(王红五 淮北市博物馆 原馆长)“在唐宋时期,瓷器只有中国能生产,欧洲和世界其它国家的宫廷和教皇、教廷,他们所使用的瓷器,就要完全依赖中国供应。所以,我们的海上丝绸之路,我把它称为海上陶瓷之路。”大运河的瓷器运量巨大,历时数百年,其间天灾人祸,兵劫匪盗,黄河泛滥等,造成无数的事故,而大量的瓷器就在这个过程中,流入了大运河,被掩埋尘封了千年,现在又得以重见天日。

此次发掘的瓷器中,三彩器非常引人注目,唐三彩、宋三彩,出土很多,让考古人员非常兴奋。(杨建华淮北市博物馆 副馆长)“唐三彩呢,一般来说,都是些陪葬品,像人物俑、骆驼俑、马俑之类的,(唐代 三彩十字花纹四方枕)而在运河里挖掘出的呢,(唐代 三彩碗)很多三彩的实用器。”

这是一只唐三彩的双系钵,一般认为是当时僧人吃饭用的器皿,它胎体丰满端庄,釉色莹润肥厚,色彩鲜艳明丽,虽然是一件实用器,却很有观赏性。这是一个宋三彩的虎形衔叶瓷枕,是一只老虎衔着一片大芭蕉树叶,气势浑厚,形象栩栩如生,这种器型的瓷枕非常罕见,也显得非常珍贵。

这是一只柳孜出土的,有“梨花白”字样的宋代四系瓶,是宋人盛酒的器皿,上面的“梨花白”三个字,则是酒的名字,也就是说,当时的酒,就已经有品牌的概念了。

这也是一只宋代四系瓶,上面是“仁和馆”三个字,有专家考证,南宋时期,杭州附近有个仁和县,这个瓶子应该是为仁和县驿馆专门制作的酒瓶。但五红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王红五淮北市博物馆 原馆长)“‘仁和’这两个字,是当时很时尚的一种名称,就像现在有一些时尚的名称是一样,什么宏发啊,宏达啊,这个很正常,那么过去很多店肆,都起名叫仁和。”

在宿州也出土了一件四系瓶,不同于柳孜出土的瓶子,这只四系瓶是出自金代,它上面写着“风花雪月”四个字,这四个字的书法之美,让专家们惊叹不已。(高雷宿州市博物馆 副馆长)“‘风花雪月’四个字,就写得非常,就是行草非常洒脱,非常飞扬,在艺术上给人一种非常陶醉的这样一种感觉。”

此次大运河考古发掘中,很多越窑、建窑的瓷器,都让专家们惊叹不已,唐、五代时期,是越窑、建窑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越窑瓷器,极其精美,冠绝全国,而隋唐大运河出土的瓷器,完全验证了这个说法。

这是一只五代时期的青釉葵口碗,胎体非常薄,拿在手上分量极轻,造型非常精美。

这是一个青釉出筋碗,造型别致,色彩典雅、安静,体现了五代时期江浙古人偏文人化的独特审美风格。

这是一只建窑的兔毫盏,在碗的内壁可以看到金色如兔毛般细密的纹路,令人惊叹。虽然只是一个小盏,但极其罕见。据专家说,这样的小盏,市场价值不下数十万元。

这是一只宋代景德镇窑的影青釉三连贴花盒,这种盒子是古代妇女用来装胭脂等化妆品的盒子,这个盒子造型考究繁复,釉面鲜亮,色彩庄重,体现了古人对艺术和美的追求。

这是一件北宋白釉珍珠地的花卉纹钵,它色泽淡雅,釉面温润如玉,其珍珠地的工艺极其罕见,虽然不是什么官窑,但绝对是民窑中的精品。

在柳孜、宿州两地的考古发掘中,一部分出土瓷器是整器,更大一部分则是有些破损的器物和瓷片。这些瓷片在当时不值一文,但1000多年后的今天,它们却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尤其其中一件青绿色残损瓷器,引起专家们的极大关注(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耿宝昌)。(杨建华淮北市博物馆 副馆长)“当时呢我们也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它是什么窑口,它的釉呢,颜色呢,绿色呢也非常漂亮。”经瓷器专家的反复研究,最后确定这件残器,是越窑的秘色瓷,秘是保密的意思,而色并不是颜色,而是指配方,也就是说,这种瓷器是配方保密的瓷器。(李广宁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特别是秘色,都是晚唐到这个五代,或者北宋早期的,这个在当时中国的瓷器,是南青北白啊,南青就是以越窑为代表的,而且这些秘色瓷,是肯定是要向北方向皇宫里进贡的。”秘色瓷存世量极其稀少,件件堪称无价之宝,虽然在柳孜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完整瓷器,但对秘色瓷,考古队员们只发现了几块残件,并没有发现一件整器。对此,古瓷器专家认为,这从侧面印证了它的秘色瓷的身份。“因为像这种给皇宫进贡的,它不可能扔到河里,我们换句话说,就真是不小心扔到了河里,拼了性命,也得把它捞起来,那搞不好要杀头的,它只有一些破碎了的,才会扔下去。”

除了这一件秘色瓷残片外,柳孜再没有出现任何官窑瓷,而宿州却出土了几件重要的官窑瓷。它叫青釉杯,是一件南宋官窑残器,经过修补得以呈现全貌。这个青釉杯上有细碎的开片,釉色发青,极其罕见,这就是名震天下的钧瓷。而且还是宋代钧瓷堪称钧瓷中的极品,虽然是个残器,但其价值依然难以估量。它釉色明丽温润,整体呈现青色,极富美感。(高雷宿州市博物馆 副馆长)“钧瓷啊,它的釉经过这个烧以后啊,它每一个瓷器,(金代 钧瓷碗)表现出来的这种釉色,它的变幻每一个都是不一样的,这样呢就是说,非常契合。我们中国人的一种审美。”这是一个金代钧瓷的盘子,遗憾的是,它也是经过修补的残器。

专家们发现,相对于柳孜,宿州出土瓷器的精美度,普遍较高,这是为什么呢?(宫希成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这两个地点都是因为运河的开通而繁荣起来的,运河沿岸的重要的集镇和驿站,(唐代 黄釉碗)因为在宿州这个地方设了州府,显然它这个地位,(唐代双系执壶)要比柳孜这个地点重要,(辽代 彩瓷盖)所以说出土的瓷器要好一些,也是正常的。”其实,宿州不仅是州府的所在地,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同时也是唐宋时期极其重要的交通枢纽,这些都不是柳孜所能相比的。不仅瓷器,宿州出土的其它器物的精美度也普遍较高。这是柳孜出土的骨篦和簪子,工艺非常普通,这是宿州出土的骨篦,它使用的是透雕的雕刻手段,这种手工艺水平,可谓巧夺天工。(高雷宿州市博物馆 副馆长)“透雕的这种缠枝花卉的枝蔓,都达到非常非常细的这种程度,就反映了当时这种雕刻工艺啊,达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程度)。”

宿州还出土了一个宋代的水晶鸡心坠。“太阳光一照,一下子很刺眼,当时大家都注意了,停!把拉上来这一堆土,仔细地过一遍,就发现一个很小很小的,要不注意啊就可能流失掉了,很小很小的一个,像鸡心一样的水晶,这只水晶鸡心坠,尖顶对钻细孔,水晶纯净,晶莹剔透,极其珍贵。”

此次柳孜、宿州的大运河考古发掘中,长沙窑器物的出土,让专家们赞叹不已。这是在柳孜出土的一件长沙窑的青釉褐斑贴花注壶,壶上贴有三个立体人物造型,这是从宿州出土的长沙窑提花褐彩双系注壶,这两件瓷器,器型饱满,优美大方,釉面极其光泽,色彩清丽脱俗,相映成趣,体现了唐代流行的审美倾向。这是一只长沙窑的花鸟纹执壶,壶上的花鸟线条,自然流畅,造型生动,体现了古人的生活乐趣。

当然,长沙窑中最特别的,是它的诗文装饰,这是一件长沙窑题诗注壶,出土时是人残器,经过专家石膏修补才能展出,壶上题有四句诗:“夕夕多长夜,一一二更初;田心思远客,门口问贞夫。”(王红五淮北市博物馆 原馆长)“就是第一个字和第二个字,组合起来就是第三个字,它是一种特定的格律,反映了当时当地的商人,外出经商,家里妻子在家,盼望她们的丈夫归来的一种心境。”这几句诗文,在书法上用笔潇洒,文字清新自然,体现了窑工对瓷器文化的追求,整个壶是瓷器制作和诗词的完美结合,代表了长沙窑的最高水平。

(唐代 绿彩云气纹执壶)大量长沙窑等南方窑口的瓷器的出土,体现了当时隋唐大运河,沟通中国南北的功能。有意思的是,在宿州的考古中,专家们发现南方窑口的瓷器,(唐代青釉绿彩执壶)基本上都出土于运河古道的南侧,这是为什么呢?这一现象说明,这些瓷器并非人们使用过程中,遗落到运河里的,而是具有某种特殊的原因。(高雷 宿州市博物馆副馆长)“这说明当时的这种运河航运啊,它是分边的,南下的是这边,北上的是在另一边。”南方窑口的瓷器,通过大运河往北方运输,而运载这些瓷器的船只,进入通济渠后,是沿着河道南侧航行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南方窑器会集中出现在通济渠南侧,它们是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遗落在运河里的。“通过我人看,就是说,它是和我们现在的公路,不是靠右行嘛,它当时靠行。从我们这种考古发现,这种埋藏的规律上来看。”在今天的陆上交通中,中国、美国等大多数国家的车辆,都是沿右行驶,只有英联邦国家,是沿左边行驶。而从此次宿州大运河的考古成果中,我们可以断定,在1000多年前的唐宋时期,中国的运河里,船只是沿着左边航行的。(高雷 宿州市博物馆 副馆长)“从历史记载,它是舳舻相继吧,运河上船的繁忙,多的程度,它也不可能,它必须,必然要有一定的航运的规律,要不然呢,那就是不可想象的。”

这些精美的瓷器,似乎又让我们看到了隋唐大运河昔日的繁华。而考古现场的发现,似乎在不断证明这段失落的繁华。(陈超柳孜二次发掘考古队 队长)“我手里所拿的这个小玩具,是今天早上刚挖的一个小狗,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小玩具,大致推测应该是,属于河南地区窑生产的这种小玩具。”这个小瓷狗,应该是小孩子的玩具,当年在虹桥上,也许有一个小孩子,拿着小瓷狗玩,一不小心掉进了运河,1000年后,它呈现在我们的眼前。除了这个小瓷狗,此次发掘,还出土了类似的小瓷器。这是一个小瓷马,这是一个瓷狮子,这是一个青釉的瓷猴子,这是一个小孩,抱着一个球的瓷俑。这些小东西,都是孩子们的玩具,也可看出,远在宋代时,瓷器的使用,已辐射到各个生活层面。这是一个鸟形的瓷埙,因为尺寸较小,也很可能是小孩子的玩具,而不是实际的乐器。这是仕女瓷俑,虽然埋藏了很多年,但色彩依然非常艳丽。

在柳孜的考古现场,还出土了大量的铜钱。(陈超 柳孜二次发掘考古队队长)“大部分钱是从北宋早期的皇宋通宝,一直到北宋晚期的崇宁重宝,崇宁通宝,都有。说明这个铜钱,延续的时间比较长,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应该是属于一吊钱或者一串钱的一部分,应该看到这个穿钱的绳子还保存着。”很多铜钱出土时,还是成串成串的,它们就是1000多年前,古人使用的货币。

有意思的是,在出土的铜钱附近,经常可以看到色子。“这个色子和铜钱,有时还都一块,就说明在北宋时期,娱乐比较丰富,可以在宋代一些笔记小说中,能看到它们,在很多赌坊,赌场的这种状态,都用这些色子。”现在人们使用的色子,都是木质或者骨质的,但在柳孜出土的色子,都是瓷质的。通过这些色子和铜钱,我们似乎看到了船上的船工,或两岸赌坊里的赌客,摇色子赌钱的景象。

这些是宿州出土的资质的小动物造型的玩具,和柳孜出土的非常相像,这是在宿州出土的唐代寿州窑的碾轮,是古人的药铺里研磨药材的工具。

这也是宿州出土的北宋时期的储钱罐,当时它叫扑满。

这是一个北宋时期的铜镜,它的背面是一个玉兔捣药的纹饰,非常精美。

小玩具、铜钱、色子、碾轮、扑满、铜镜,这些物品都是和古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小物件,1000多年前人们的生活,居然和我们零距离地接触了。通济渠昔日的繁华,似乎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但它最终还是废弃了。

对于通济渠的废弃时间,学界一直有着不同的说法。(宫希成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过去呢,对运河废弃的年代,有不同的说法,包括说,有在南宋期间废弃的,有说元代期间废弃的,甚至有说在明代,到明代,运河才完全不使用。”这些说法相互之间相持不下,又各有道理,而此次柳孜的考古发掘中,出土的一段小石构建筑,为揭开这个谜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这段小石构建筑,被专家们确认为,一条石板路通道。这段石板路本来横跨在两座桥墩之间,但在1999年时,考古队以为它仅仅是一段不相干的石块。(宫希成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当时发掘之后很迷惑,按照这个布局的情况看呢,应该是把整个河道全部覆盖了,那么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当时不太明白。”为了方便考古发掘,考古队把这片石块挖断了一截,这样,这条石板路现在看来是不完整的。两个桥墩之间,应该是一座桥,桥下的就是大运河,为什么会出现一段石板路的通道呢?

(陈超 柳孜二次发掘考古队 队长)“当时这个桥,很有可能是已经废弃了,或者是被破坏了,已经不存在了,两岸还依然生活着居民,生活居民怎么沟通两岸呢,那就是再修一个石板路通道。”显然,在修建在这条石板路通道之前,虹桥早已不复存在了,更重要的是,此时的大运河也已废弃了。(宫希成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因为这个石板路的修建,把河道彻底切断了。如果是运河还在使用的情况下,绝对不可能做这样的工程。”

在修建这条通道时,建设者充分利用了虹桥废弃后的两座巨大的石构桥墩。“利用原来的桥墩,在桥墩的两侧,各砌了一道石墙,把两岸连接起来,在面上铺上石板,把原来的桥梁,废弃的桥梁,改成了南北交通的一条道路。”古人在河道里,砌了两面石构墙体,在两道墙体之间填入沙石,然后在沙石上面铺上了青石板。这样,尽管虹桥已经废弃,但运河两岸的人,仍然可以自由往来。显然,这条石板通道的修建时间必然晚于通济渠废弃的时间。那么,这条石板路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呢?

(宫希成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年代的判定呢,主要是依据它的地层关系,和它的包含物。”此次大运河的考古发掘中,考古队把堆积的地层,大致分为17层。第1层为近现代地层,第2层为明清地层,3-7层为金代地层,8-15层为宋代地层,16层往下就是唐代地层。而这条石板路所存在的地层,就在3到7层之间,属于金代地层。(宫希成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它在建造的时候,所打破的地层是宋代的地层,叠压在它之上的地层,是金代晚期的地层,所以我们初步判断,它这个年代,应该是在北宋末期,到金代晚期之间。”

这是一件精美的青白釉葵口碗,这是一个绿釉蕉叶纹瓷枕,这是一个白釉褐彩鱼藻纹盆,这些瓷器都是金代的瓷器,也都出土于和石板路相同的地层里,根据同时出土的包含物和地层堆积两方面的情况,完全可以确定,这条石板路建造于金代,据此,我们可以断定,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在金代中期就已经完全废弃不用了。

隋唐时期开始建造并使用的隋唐大运河,到了北宋时期,达到了极度的繁荣,但黄河泥沙的大量进入,使得河道日渐淤塞,加上宋金分治的政治原因,隋唐大运河逐渐衰落了,到了金代中期,通济渠完全废弃,虹桥也不复存在了,一切都被深埋在地下。直到1000年后,隋唐大运河昔日的繁华,终于重见天日。

今天,隋唐大运河无尽的繁华经,已如云烟散去,除了少数地段,尚保存了一些狭窄的河道外,隋唐大运河基本上都已消失无踪了。但从柳孜、宿州、泗县的考古发掘中,我们似乎又找到了消失的大运河。通过这些考古成果,出土文物,我们似乎穿过了时光隧道,又看到了1000多年前舳舻相继的大运河,河道里货船、客船穿梭往来,看到了大运河两岸的茶馆比邻以,店铺相接,看到了虹桥和虹桥上拥挤的人潮。


1842年盛夏的一个早晨,还在沉睡中的镇江百姓,被一声炮响惊醒,镇江西门,英军四个旅分乘登陆艇上岸。与其说英军要攻占镇江,不如说他们是要切断运河。显然,英国人对这个国家已经了如指掌,特别是提及运河,英国人听到最多的就是两个字——“漕运”。漕,就是以水运粮,如果占领了运河要地,就意味着截断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一切都在英国人的掌控中,九天后,镇江被攻陷,一个月后,清政府要求议和,《南京条约》签订。明清帝国,疆域辽阔,一条贯穿南北的运河,与河上的漕运,为什么能和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画上等号?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

平台累计配音,超40,050,000 分钟

  • 品质保证
    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国内外专业配音员
  • 多种配音
    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
  • 公司化运作
    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
  • 双重备案
    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
  • 7*14全天候服务
    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00-21:00都有客服
更多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