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案列表 专题片解说词 景区专题片 文化河南—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解说词文案

文化河南—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解说词文案

文案配音员:蓝黎
景区专题片 1146 分享
图片

序言:20191019号二里头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这是洛阳又一家国家级的博物馆,对于二里头遗址我们以前只是停留在课本上,并不了解,导游词更谈不上了,下面就来一篇二里头博物馆的讲解词,分享给大家。先画重点:一楼共三个展厅,讲解的重点是第一展厅第一王朝:讲夏代的历史。第二展厅赫赫夏都·国之大事:讲六大镇馆文物。第三展厅第一部分:赫赫夏都.建中立极,主要讲二里头文化四期和青铜器作坊,第三展厅第二部分 赫赫夏都.回望大都,讲一号宫殿和三号宫殿。

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正文:

司马迁在《史记 封禅书》里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历史上最早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都城都建立在以洛阳为中心河洛地区。不过夏王朝只是存在于《史记》的记载之中,夏王朝的都城在哪?

夏王朝都有什么在以前的学术界争论很多,且不论夏王朝了,就是商王朝之前也是不被认可的,不过在1928年,安阳殷墟开始了考古发掘,经过第一次1015次的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和文物,这是中国考古人自己的第一次野外考古,开启了中国考古的先河,根据甲骨文的显示,商王朝的王系表和史记记载基本一致,这给了中国考古人极大的信心,继续寻找夏王朝也成为考古人新的目标。

1959年时,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在传说中夏人活动的中心地区豫西,开始了对“夏墟”的考古调查,最终在偃师发现了夏都二里头遗址,震惊世界。从此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不过很有意思的是,徐旭生老先生最早的论文,猜测现在的二里头是商都西亳。

当然在1983年考古人又发现了偃师商城遗址,确定这里才是商汤都城西亳,这不是二里头的重点,这里不再讨论。经过三代人考古人60多年的发掘,才有了今天的二里头遗址展示在我们面前。二里头遗址是经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考证的夏朝的都城遗存,距今约3800余年。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遗址东西2400米,南北1900米,现存面积约3平方公里。在学界享有"最早的中国,华夏第一都"之称。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是在二里头遗址的基础上原址所建,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展示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2017年上半年二里头遗址博物馆经国家批准投入建设,20191019号建成开放。博物馆总占地面积200亩左右,建筑面积3万平米。

图片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外观采用做旧紫铜和夯土墙为主要材料。铜和夯土这两样材料与二里头遗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里出土了最早的青铜作坊遗址,最早的青铜鼎,而夯土则是早期二里头遗址文化的象征。从远处看就像一座破土而出的铜城一般。从空中俯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更像一把古钥匙,象征着二里头文化遗址是开启中华文明的钥匙。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第一展厅,一起去探索华夏文明的起源。

第一展厅:第一王朝

  现在我们进入第一展厅,东西两侧墙面上的大型浮雕,展示了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情景及重要出土文物,我们看这边:

1、这边是一个骨猴,用骨头雕刻的骨猴。

2、这边是“中华第一爵”乳钉纹铜爵。

3、这边是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

4、这个是绿松石龙型器。

5、网格纹铜鼎。

6、这边是牙璋也称玉璋。以上几个文物都会在第二展厅给大家详细介绍。

7、这边是宫殿建筑群,被称为中国最早的紫禁城,

8、这边是1号宫殿基址,它的整个覆灭也标志着夏代的结束商朝的开始,宫殿建筑会在第三展厅给大家详细介绍。

第一展厅(主要介绍夏代历史)

1、大禹治水

大禹,他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传说,尧在位时,黄河流域发生很大水灾,庄家、土地都被淹没了。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无法生存。尧派部落首领鲧(gun)负责治水,鲧用了九年时间也没有治得了洪水。大禹是鲧的儿子,长大后成为新的部落首领,并接替父亲鲧的职责,继续负责治理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为疏导,大禹根据山川地理情况,将中国分为九个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兖(yǎn)州、扬州、梁州、豫州、雍州、荆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个中国的山山水水当作一个整体来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该疏通的疏通,该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变成肥沃的土地,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2、禹征三苗

距今4000多年前,华夏集团黄帝的后代,经过长期争战,先后形成了以尧、舜、禹为领袖的北方部落联盟,为掠夺财富和奴隶,与南方苗蛮集团的三苗部落进行了长期战争。开始,尧在丹水打败三苗,三苗不服。舜时,亲征三苗,一直打到今洞庭湖一带。但两大集团决定性的一仗是禹征三苗。当时,三苗地区发生大地震,三苗内部出现分裂,禹乘机发动大规模进攻。他在誓师动员时说:“三苗不敬鬼神,滥用刑罚,违背天意作乱,上天现在号令我们要对它进行讨伐。”交战开始,战斗十分激烈,互有胜负。突然,战场雷电交加,三苗领袖不幸被箭射中,苗师大乱,溃不成军。从此,三苗部落逐渐衰亡。三苗衰微之后,“三苗”、“有苗”、“苗民”等称呼消失不见,三苗作为一个族群已经瓦解,但其遗裔仍在江汉地区生活繁衍。


3、涂山会盟

禹在确立王权后,就在嵩山之阳建立了阳城(今河南登封县告成镇)作为都城。后又迁往阳翟(河南禹县)。为了巩固王权,禹又沿颍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安徽蚌埠西郊怀远县境),大会夏、夷诸部众多邦国和部落的首领,这就是“涂山之会”。据《左传》记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大家看这个考古后的图片,上面的很多深坑应该就是当时的每一个诸侯所在位置竖的旗杆吧。而在这次大会上,大禹还杀了迟到的不尊命令的防风氏的首领,这说明大禹已经称为真正的部落联盟首领,并且掌握生杀大权。这次大会,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


4、钧台之享

钧台之享是夏朝初年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钧台”是指为上帝群神修建的台坛。“钧台之享”是夏启剿灭有扈氏后,为废除传统的部落禅让制,巩固王权,确立王位世袭,而在都城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召集各地方国首领,举行的一场盛大的献祭神灵的活动,同时这也是一次重要的方国盟会。这次盟会确立了夏启“共主”地位,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局面。


5、后羿代夏

启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欢饮酒、打猎、歌舞,而疏于朝政。启死,其子太康继位,也沉湎于声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看到夏王朝内部矛盾重重,借太康外出狩猎数月不归之时,乘机掌握了夏的政权。太康死后,其弟仲康继位,仲康势弱,当了傀儡。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后羿把相赶走,自己当了国王,这就是史书上称作“太康失国”和“后羿代夏”的故事。


6、少康中兴

少康是夏朝的第六代天子,其父姒相被敌对的寒浞(zhuó)派人杀死。少康是遗腹子,凭借个人魅力,得到有仍氏、有虞氏的帮助,广施德政而得到夏后氏遗民的拥护。经过周密的策划,少康通过离间、行刺等手段,以弱胜强,最终战胜寒浞父子,中兴夏朝。


7、夏商更迭

夏王朝自十四代王孔甲始,国势日弱,江河日下。到十七代王夏桀时,东方新崛起的商部落首领汤任用贤能,广施仁政,国力日隆,引四方咸服。后汤起兵,夏、商两军激战于鸣条,桀战败而走。商汤尽灭夏属国而代夏为商,夏王朝完成其历史使命。至此,作为中国文明社会的发展和王朝肇始的夏王朝,消逝于中华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


二里头第二展厅 赫赫夏都·国之大事(主要讲六大文物)

 

首先展示的就是我们祭祀时所用的器物。这个是当时的祭祀坑,前面是一个陶箱装的猪骨,猪骨在当时就是作为祭祀用品使用的,把小猪直接宰杀放入祭祀坑中,每个坑中埋葬的是不同的牺牲品。除了猪骨还有陶鳖、陶羊、陶狗、陶蟾蜍、陶龟以及卜骨,这些器物都出土于1号宫殿的祭祀坑,这说明当时一号宫殿也会举行一定规模的祭祀仪式。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一下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最珍贵的六件文物。



第一件:牙璋,牙璋也称为玉璋。只有高级墓葬里面才能有这样的牙璋出土。牙璋分为4个部分,分别是前面钻孔的这个位置,叫做柄部,两边突出的扉牙和中间的这个位置,叫做栏部,栏部前面的位置叫做器身,还有一个月牙状的刃,这就是牙璋的4个部分。

牙璋是一种礼器,兴盛于4100年前,最早出现在山东龙山文化早期的海岱地区,指的是渤海和泰山一带,“岱”就是泰山的意思,诗圣杜甫有首诗说到,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里的岱宗就指的是泰山。

从山东传到二里头时期,牙璋就变成了贵族的专用礼器了,并且在二里头出现的牙璋比龙山文化时期的牙璋要大型化,更有专家认为牙璋的扉牙是一个龙的形象,这是贵族等级身份的象征,这是二里头时期的发展和创造。二里头的牙璋传播范围很广,从二里头再传到四川三星堆,甚至传到了越南北部,这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代表了二里头文化的先进性。

 

图片

第二件:“华夏第一铜鼎”网格纹铜鼎,它是夏代考古挖掘中唯一的一件铜鼎,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青铜鼎。高20厘米、口径15.3厘米、底径10厘米,1987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不过可惜的是这个铜鼎是老百姓挖坑的时候发现的,至于是墓葬里面还是其他区域发现的已经无从考证。


这件铜鼎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复合范工艺,什么叫复合范呢?范就是模具,现在有个词叫做模范,模范就是值得人学习的榜样,大家要向他学习。这个铜鼎有三条棱,这三条棱证明了当时是由三个模具浇铸而成。在浇筑过程中范与范之间会留下缝隙,铜汁会从缝隙中流出形成一条棱,然后根据后期的打磨会形成一条范隙,这就叫复合范,根据它的棱印就知道它使用了几个范。这就是复合范。
这个铜鼎的胎体是非常薄的,因为它是一个折沿,所以看起来会比较厚,它的厚度其实只有1.5毫米,敛口、折沿、双环耳、垂腹、平底,三个空心四棱锥状足,由此可见当时的浇筑工艺是十分精湛的。旁边的展板上有它的俯视图,从俯视图中可以看到它的三个四棱锥状足的确是空心的。

图片

第三件:夏代乳钉纹铜爵。

这是二里头考古挖掘中20多件铜爵中最漂亮的,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华夏第一爵”,1975年出土,也是老百姓挖出来后交给国家的。

二里头遗址博物馆的馆徽使用的就是这件青铜爵。当时夏代正处于陶酒器向青铜酒器过渡时期,所以当时的工匠为了彰显自己高超的制作工艺。而本身铜这种材料又有非常强的延展性,就故意加长了它从流至尾的距离。爵的基本形制是前有流(倒酒的流槽),后有尖状尾用来平衡重心和方便往爵内注酒,中间为杯,一侧有柄,下有三足。这个爵从流至尾长30.5厘米,高22.5厘米,明显长要比高还要长点,显得特别修长。壁厚1毫米米,它的腰腹正面装饰一排乳钉,共五颗,所以它的名字叫乳钉纹铜爵。这里介绍下文物的基本命名方法,有铭文的就按照铭文命名,没有的话就按照造型来起名字。大家仔细看它,长长的流,尖尖的尾,再看它的小蛮腰和修长的三足,我是看到了一个婀娜多姿的美女,你们看到的是什么呢?
现在咱们再来一起了解下它的作用:它的底是平底儿,在它的底部发现了灼烧过的痕迹,由此可见,它并不是作为饮酒器使用的,而是一个温酒器或者是煮酒器。据一些文献资料记载,在爵里面加上酒,再加一些香料,在底部加热后,酒和香料就会出现烟,袅袅上升,古人认为这就可以和天上的祖先和神灵沟通,所以推测这件乳钉纹铜爵是件礼器,祭祀所用。



第四件: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它的出土使中国的镶嵌工艺从春秋时期一下子提早了1500多年到了夏代。镶嵌铜牌饰是一种主要流行于夏代的青铜器,以镶嵌绿松石为最大特征,是集铸造和镶嵌于一身的神秘艺术品。它是史前兽面纹到商周饕餮纹的中介和传承,这种传承不仅是沿用了一种艺术传统,而且是传承了信仰和神话。

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镶嵌铜牌饰对于研究中国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是名副其实的夏代遗宝。这个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出土于1984年秋偃师二里头遗址,通高16.5厘米,宽11厘米,为盾牌形,面微突起,它的底座是由一整个铜牌打造而成,两边有两组对称的环钮,就是通过这些环钮穿绳引线绑在腰间或者胸前作为配饰使用。
铜牌饰上有600多片绿松石拼合镶嵌出兽面纹,虽然历经三、四千年却无一松动脱落,而且这些绿松石片非常的平整光滑,证明每片绿松石的厚薄程度是一样的,可见当时的镶嵌工艺和打磨工艺是非常精湛的。


第五件:七孔玉刀。我们国家在200220122013年公布了三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这些文物都是国之重宝,比如有司母戊鼎、何尊等。不过在河南省内咱们只有四件禁止出国展览文物,分别是在河南省博物院里的莲鹤方壶、云纹铜禁、北齐白釉绿彩长颈瓶。而第四件就是这件七孔玉刀了,也是我们现在在洛阳的众多文物中唯一一个禁止出国展览的,你们说它重要不?

这件玉刀是从一整块玉上切割下来的一大片组成的,长65厘米,宽9.5厘米,扁长梯形,玉料呈墨绿色,局部有黄色沁色。它的刀身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刀刃和刀背。这个玉刀是非常薄的,刀刃的部分厚0.11厘米,并不锋利;刀背的部分最厚处是0.4厘米,两端有对称锯形齿六对,刀体接近刀背处有等距离且光滑圆润的圆孔七个,所以称为七孔玉刀。
玉刀上刻有两组网状斜线纹,两面饰纹相似,皆以交叉的直线阴纹组成网状和几何纹图。这个七孔玉刀是夏代出土的最大的玉器单体,比刚才的玉璋体型还要大。这个玉刀是当时作为祭祀时的仪仗使用的,玉刀本身并没有实战的价值,因为玉非常的脆弱,可以看到这个玉刀上面有非常多的裂痕,可见它是非常脆的,它的使用方法应该是上面七个刀孔穿绳引线绑在刀柄之上,作为祭祀时使用的仪仗。


第六件:镶嵌绿松石龙形器

这个模型展示的就是3号宫殿的3号墓葬,这个3号墓葬模型中放置的就是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的镶嵌绿松石龙形器了,它出土于2002年,发现它时它放置于墓主人的骨架之上,由肩部至胯骨处。与骨架相比略有倾斜,器首在胸前偏右,尾部于腿骨之左。它是距今至少有3700多年的夏代龙形器物,象征着华夏文明的龙图腾的形成,因此专家学者们一致决定将其命名为“中国龙”,并且认为它的出土,为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
这件绿松石龙形器全身上下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镶嵌而成,每片绿松石的大小仅有0.20.9厘米,厚度仅0.1厘米,在这里解释下绿松石的原料是杂质比较多的,所以很少有大块的绿松石料,但是二里头人还很喜欢绿松石这种颜色,就把这些绿松石原料做成小的片,然后再拼接成这么大型的器物,这件器物龙头隆起于由绿松石片粘嵌而成的近梯形托座上,托座表面由绿松石拼合出有层次的图案,略呈浅浮雕状,为扁圆形巨首。
这个扁圆形的头部由龙鼻和龙眼两部分组成,龙鼻白色的部分是白玉,龙眼睛也是白玉,鼻梁中间的位置是青玉,鼻头是一个非常醒目的蒜头状绿松石。龙身略呈波浪状,龙身长约65厘米。中部最宽处为4厘米。龙尾处呈蜷曲状,距绿松石龙尾端3.6厘米处,还有一件绿松石条形饰,与龙体近于垂直。
龙形器上的绿松石原来应该是粘嵌在木、革之类有机物上,其所依托的有机物已腐朽没有了,现在这个龙的形状是专家们后期修复而成的,据专家推测这个龙形器可能是象征权力的“龙杖”。在它下面找到了很多漆,说明这个龙形器下面原本是有漆器存在的,这条龙就镶嵌在漆器之上,相当于旗帜铭或者墓志铭,也就是作为龙旗或者龙牌饰使用。龙身中部的右角有一个铜铃,这个铜铃就绑在墓主人右臂的手腕上。
铜铃和龙旗共同出现有一种说法,在我们的《诗经》中记载“龙旗阳阳,和铃央央 ”也就是说龙旗和铜铃同时出现就证明了墓主人的身份在当时是非常高的。这个墓是出土于3号宫殿的中轴线上,周围还埋葬着其他的贵族,众星捧月般的环绕着这个墓,这就证明了墓主人的身份。这个墓的大小在两平方米左右,对比后世的陵墓确实不大,但是在平行的同一时期,夏代的时候这是当时最高等级的墓葬。

(在展板讲几任队长的时候讲这个)二里头遗址从1959年发现到现在共分为几个阶段:

1959-1979年,确定二里头文化的时间位置,是龙山文化和商文化之间的一种文化,距今3800年到3500年,发掘了一号宫殿和青铜器作坊,发现青铜礼器、玉礼器,以及一些墓葬,这些是二里头作为王朝都城的直接证据,奠定了其在中国文明史上的地位,是探索夏文化的重要对象。

1980-1999年,丰富了第一阶段的发现,再次确定了二里头遗址的时间框架,发掘了祭祀坑,继续发掘青铜器作坊。

1999年到现在,发现二里头遗址的城市布局,是规划严整九宫格格局,这在之前的遗址是没有的,比如山西陶寺遗址因地制宜的城市格局,而二里头是严格的区域规划,也发现了绿松石作坊。

第三展厅第一部分:赫赫夏都.建中立极主要讲二里头文化四期和青铜器作坊


洛阳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多年建城史、一千五百多年建都史,中国历史上先后有一百零五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指点江山;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分别是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那为什么当时我们洛阳如此受统治者的喜爱呢?
那大家可以看展板,洛阳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中游两岸,伊河,洛河,瀍河,涧河四条河流蜿蜒贯穿其间,自古就有河山拱戴,形势甲天下之说。那我们二里头遗址就是位于这个圈的中间,盆地的中间,盆地的地势是非常低的。其次中间又有四条河流纵横交错在有水的灌溉下农业生产也是非常发达的。
二里头遗址又处于古洛河北岸的高地上,那就也意味着即使遇到洪涝灾害 也不会对我们有太多影响。地理位置的良好,成为历朝历代建立都城的首选之地。所以我们的第一王都夏朝也选在此地。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二里头遗址的宫城区是怎么一步一步建成了中国最早的“紫禁城”。
二里头文化遗址是夏朝中晚期遗址,经历了二百余年,其中二里头聚落规模和性质都曾经发生过明显变化。考古学者将它分为四期,一到四期就是当时人们聚落和建筑变化的过程。这里图片上复原的是整个二里头在建造时期的一个大致情况。
大家可以看,在第一期的时候先民开始聚集起来,大部分建筑还没有建成。
在二期的时候宫城也大多还不完善,但是已经出现了祭祀区,包括贵族墓葬区,以及作坊区这时候也初步形成。
到了三期,大部分主要建筑都已完成,也就是说宫殿区域是建立的比较晚,最大的一座是一号宫殿遗址,它的特点就是东北角缺了一角。到了四期宫城,这已经是二里头的晚期时代了,也就是夏朝的末期了,到这个时候整个都城布局规划已经非常明显了。最终一号宫殿的毁灭也是见证了夏朝的灭亡。这就是整个二里头遗址的建筑规划格局的演变过程。

接下来我们通过二里头遗址模型一起认识一下里面的一些重要建筑和功能分区。

图片

二里头遗址西北低而东南渐高,在遗址的中部和东南部形成块略显隆起的高地。遗址的中心区即坐落在这片高地上,两条南北向、两条东西向道路纵横交错呈方正、规整的“井”字形,构成中心区主干道路网络系统,构成了二里头都城功能分区的重要界限,形成“九宫格”的宏大格局。祭祀区、宫殿区和官营作坊区(绿松石作坊和青铜作坊)这三个最重要的区域恰好在“九宫格”的中路,宫殿区位居中心。
宫殿区外围、道路内侧是中国最早的“紫禁城”一宫城的城墙。宫殿区的周边,分布有贵族的居址及墓葬。祭祀区、贵族聚居和墓葬区、制造贵族奢侈品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区,都拱卫在宫殿区的周围。再外围,则是一般性居住活动区域。这样的布局和城市道路也就意味着早在三千七百年前的夏朝就已经有了早期城市规划的理念。
而比二里头稍早的陕西石峁遗址、山西陶寺遗址和浙江良渚遗址大都是因地制宜来建造城市,并没有完整的早期城市规划的理念。而夏都都城规模宏大、形制规整、排列有序,昭示着政治和宗教权力的高度集中,成为国家政治、文化和精神统治的中心,充分体现出当时国家等级分明、秩序井然的统治格局,独具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特质的王朝礼制已经形成。看完宫城区,接下来大家跟我一起去看一下作坊区又有什么奥妙。
首先来到的是青铜器制作示范区。这里介绍下纯铜就是大家在电线里见到的红色的,它的熔点是1083度,不过纯铜的质地比较软,而青铜是红铜与其他化学元素锡、铅等的合金,因铜锈呈青绿色,故称青铜,青铜的熔点是800度,但是质地变硬了。
咱们木材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1400-1600度,这样在当时的密封条件下,就可以去融化青铜了。中国出土的最早的青铜器是甘肃的马家窑遗址的青铜刀,在山西陶寺遗址也出土不少的铜铃铛,不过这些遗址都没发现青铜作坊,青铜器的由来存在疑问。
二里头遗址迄今为止发现的铜器200余件,包括容器、兵器、乐器、礼仪性饰品和工具等,二里头遗址官营作坊区南侧,发现有面积1.5~2万平方米的青铜器铸造作坊,使用时间自二里头文化早期直至末期,这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
作坊内发现的遗迹包括浇铸工场、陶范烘烤工房和陶窑等。浇铸工场还发现若干墓葬,死者可能是铸铜工匠,或铸器过程中举行某种仪式的牺牲。发现与青铜冶铸有关的器物有陶范、石范、坩埚、炉壁、炼渣、铜矿石、铅片、木炭和小件铜器。数量最多的是陶范,多为铸器后废弃的破碎外范,其内表光洁,有的还有兽面纹等花纹。
从残范的内壁判断,所铸铜器多为圆形,大家看这里的图片,能看到青铜器作坊里面的陶范,据我们推测这个带花纹的陶范所制作的青铜器应该为直径30厘米,但是现在出土在二里头遗址的青铜器还没有这个直径的,所以二里头遗址里面一定还有没被发现的,未来二里头一定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陶范的实物,其实这个陶范底部是青铜器的口,我们倒放是为了稳定。咱们看到这些黑色的印记,这是由于高温的铜汁造成的。下面这一排就是融化铜的坩埚,咱们仔细看能看到坩埚上有铜汁留下来的痕迹,铜汁厚度在几毫米,这说明这些坩埚是长期使用的,二里头遗址的这些发现,标志着咱们中国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制陶工艺区,陶器在当时是使用非常广泛的。所以制陶工艺在当时已非常成熟。夏朝时期制陶常见的有三种方法;
一种叫泥条盘制法,一种叫轮制法.。
另一种叫模制法。泥条盘制法顾名思义就是把一个长长的泥条盘成碗或者盘子的形状在用骨刀进行削切,塑好型后放入窑中烧制。轮制法就是把陶泥放在轮子上通过转动轮子不停的捏制,这种方法一直到现在仍在使用,比如江西的景德镇,大量瓷器的瓷胎制作也是使用轮制法。
最后一种就是模制法,就是直接把陶泥放在模型中按压成型,这种效率也是非常高的。

第三展厅 第二部分 赫赫夏都·回望大都(主要讲一号宫殿和三号宫殿)


这个是我们二里头时期出土的陶筒,也就是当时的城市地下排水管道。可以说陶筒见证了我们二里头文化的先进和繁荣。首先我们先回到远古时期,远古时期我们的先民是如何生活的呢,大家逐水草而居,把房子和部落建在当时河水的两边,这样一来吃水的时候就直接在河里取水生活了,排生活污水也是直接再倒入河中,通过河水的自净能力来实现排污,所以当时还是可以用到比较干净健康的水。
但是人口一旦成千上万以后,排出的废水是巨量的,河水的自净能力有限。如果长期饮用受过污染的河水,人们就会产生各种疾病,当时人口比较多密度比较大,如果出现疫情或者传染病,会出现人口大量死亡。这样非常不利于人口的增加和国家的发展。于是当时统治者就想了一个办法把饮用水和排泄水进行分流的,这就是下水道最早的出现和使用。这个下水道的出现也是见证了二里头从小聚落变成大城市的一个过程,当时二里头人数最多时高达三万人。文明的兴起是因为人口的聚集,所以说这小小的陶筒也是见证了二里头最高的文明发展。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就是二里头的政治区,一号宫殿模型。

图片


这个宫殿主要是由5部分组成,分别是主殿,廊庑,庭院,门,围墙。它展现的就是小建筑大庭院封闭式独立格局。主殿是在最北部,从主殿到庭院再到门口是在一个中轴线上的,这种中轴对称的理念代表了统治者对秩序的追求,和王权至上这种理念的一种执念。包括后世汉魏洛阳城,长安大明宫,明清时期的紫禁城也是运用这种中轴对称的理念。它的主殿面积在9985平方米,大约是可以容纳上万人在此聚集。
可见它就是作为一个大型的宫殿,统治者进行议事或者接见群臣的政治场所。一号宫殿是在一个高0.2米的高台之上,当时统治者会在这个高台之上接受官员进见,臣民向主殿望去就会产生一种敬畏之感,可见古代统治者是要为自己造势的,这样可以震慑群臣。一号宫殿这样的建筑格局,夏朝以前是没有的。这也开启了中国接下来几千年的宫城皇城建筑中轴对称,坐北朝南的建筑格局。其实大家都会对这个一号宫殿的复原有点小疑惑,这不就是木头草料房子么?怎么能叫最早的紫禁城呢?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

平台累计配音,超40,050,000 分钟

  • 品质保证
    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国内外专业配音员
  • 多种配音
    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
  • 公司化运作
    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
  • 双重备案
    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
  • 7*14全天候服务
    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00-21:00都有客服
更多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