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案列表 多媒体课件 景区导游解说词 瑶里瓷茶古镇游览区(三) 导游词文案

瑶里瓷茶古镇游览区(三) 导游词文案

文案配音员:烨伟
景区导游解说词 483 分享


民俗馆(宏毅祠)

瑶里瓷茶古镇游览区(三) 导游词文案


宏毅祠是吴家祠堂的庭屋,即规格低于祖祠堂的小祠堂。1937年底至1938年初,参加瑶里改编的红军游击队就驻扎在此,进行文化和纪律教育。现为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我们将这里设置成了一个民俗和民窑民瓷展示厅,让各位游客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和认识瑶里。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制釉器具。瑶里生产的釉果细腻洁白,素有“高岭土、瑶里釉”的美称。有人会问:釉果是什么?釉果是一种生产瓷器的外用涂料。这里给大家介绍两件制釉时使用的工具,第一件是独轮车,又称鸡公车,它是运输瓷土矿石的工具;第二件是“竹篱厢”,“竹篱厢”原有大小二十多种器具,它们都是生产釉果的工具。
这些是瑶里生产和使用的民窑民瓷产品。瑶里制瓷历史悠久,宋、元、明瓷窑遗址遍布境内多达30多处,不过大多数是生产日用瓷的民窑,其中最有价值的瓷窑,当属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修建皇宫时烧制硫璃瓦的瓷窑。这就是村民建房时从地下挖出的白硫璃瓦。关于为朱元璋烧造硫璃瓦的民间传说很多。据瑶里吴氏家谱《允三公急义从公颂》载:“我祖允三公,性纯笃,任事出肝胆。元时,本里解琉璃瓦之役。签伯氏名时,无嗣,堂上有隐忧。公默体亲志,毅然请代兄行。间关跋涉无息肩,遂于金陵不禄。夫我祖之先意承颜者,孝也。保护同气者,义也。劝劳王事者,忠也。尽瘁不惧者,勇也。备此美德,佑启后人。……”
说的是元末明初,朱元璋称“吴王”时,在南京要造社稷坛,为正式登基做准备。命令瑶里吴氏烧造五色琉璃瓷瓦运往金陵。吴家本来是吴时承担了运送琉璃瓦的任务,但他还没有孩子,有身后之忧;他的弟弟允三公,为人仗义,性格淳朴,毅然代替哥哥去押运琉璃瓦,一路风雨兼行,辛苦跋涉到了金陵,结果因有人在前次送去已用于社稷坛建设的瓦里放了口哨,夜晚风雨大作之时,口哨发出呜呜的声音,像鬼叫一样,结果触怒龙颜,前去送瓦的瑶里十三姓,全部被杀。
当时与吴氏同去南京的人,有程姓等十三姓人。后被杀头之家,被允许从事釉果生产,包括村落周边没有瓷窑的梅岭张氏,也被允许到绕南与詹氏一起从事釉果生产。其他没有解运琉璃瓦的姓氏,则被排除在外。据村里老人讲,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解放之初。
接下来是农具系列。古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见农耕的艰辛。各位朋友,这里的农具你们能否说出它的名称吗?(犁、耙、耖、碌碡、镰刀、禾斛、晒垫、殳箩、风车、牛轭、畚箕、晒谷耙、耘田耙、打格器等。)
这一侧展架展示的是琳琅满目的民间收藏品。其中有铜器、锡器、铁器、竹器、木器、刺绣等,小到拨针镊,大到铜盆、书篮。值得一提的是这只铸造于清朝咸丰年代的铜盆。该铜盆制作精细,内外均绘制青龙图案,盆内侧还刻有两首五言诗,珍贵异常。
瑶里民间刺绣的工艺十分精细,图案也很逼真,绣品有鞋、手帕、香囊、腰袋、帽饰等。这是封建社会妇女缠足后穿的绣花鞋,也就是书上描写的七寸金莲。
陶器造型多种多样,有盆、罐、壶等。
另一边摆放的是瑶里民间的古代家具。瑶里民用家具多用楠木、樟木、白果木、香榧木等木料打造,既精美又耐用。
最后,我再向各位朋友提两个问题。首先,你们知道这两个木桶有何用途吗?它们叫“水龙”。是古代一种消防灭火器具。瑶里每年农历六月十三日均要举办一次盛大而庄严的水龙祭祀仪式。因为在瑶里防火太重要了。另外,这个小台子的用途是什么?它是古代女子缠足用的梳妆台,那三寸金莲放在这台子上,这木轴是用来绕裹脚布的。你们猜对了吗?
下一个景点是陈毅旧居,请大家跟我来。
陈 毅 旧 居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将要参观的是陈毅旧居。各位在前面可能已经参观了程家祠堂和宏毅祠。同那些景点一样,这里不仅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徽派古建筑,同时,还是人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先辈思想熏陶的场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国元帅陈毅同志曾在这里工作和生活过,并领导了新四军的改编工作。我们将在这里集中介绍新四军瑶里改编的过程和陈毅同志的简要生平。
现在矗立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陈毅同志的塑像。陈毅同志是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诗人,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我党革命武装新四军的创始人之一,解放战争时期是第三野战军司令员、政委,解放后任上海市长、国务院常务副总理、外交部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陈毅同志曾于1937年11月和1938年2月两次来到瑶里,领导在皖、闽、浙、赣南方四省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进行改编,这里就是他当时主持中共皖赣特委会议,以及日常办公和生活的地方。它原来是清朝嘉靖年间登仕郎--吴容光家的“敬义堂”,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建筑,是吴家专为子孙后代苦读寒窗、求仕进弟,获取功名富贵而设的书斋,建筑风格朴素大方,装饰精美雅致,反映了屋主人儒雅的审美情趣。园中种植有桂花一本,寓意家中如有中举的世子,好似蟾宫折桂,将受到世人的尊捧,鼓励子孙读书入仕,功成名就。随着时间的流逝,书房的陈设已经不在,现在是按当时陈毅在瑶里时的陈设布置的。陈毅旧居的参观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新四军瑶里改编和陈毅同志生平展览,第二部分是陈毅同志当年生活和居住的地方。首先,我们先来参观展览。
前   言
    各位游客,当你们踏上瑶里这方神奇的土地,就有如进入绿色仙境和漫步在红色摇篮之中,这里不仅有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还有许多可歌可泣、激动人心的革命史迹。其中最为感人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新四军瑶里改编”的历史佳话。为了将新四军瑶里改编这段历史载入史册,并缅怀陈毅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诗人的丰功伟绩,特办此展览,以供后人瞻仰。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瑶里改编的历史背景。
瑶里改编的历史背景
瑶里改编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它的产生同样有着它特定的历史背景,它是第一次国内战争期间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和抗日战争爆发、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六年期间,由于党内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被迫退出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这就是著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红军主力长征后,留下的一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在项英、陈毅等同志和各地党组织的领导下,在江西、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浙江、福建等八个省的范围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了浙南、闽北、闽东、闽南、闽西、赣东北、闽赣边、粤赣边、湘南、湘赣边、湘鄂赣边、鄂豫皖边、豫南桐柏山和广东的琼崖等十四个地区长达三年的游击战争。这就是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这是三年游击战争形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我们瑶里正处在赣东北游击区之中。那时,瑶里周围的大山中经常有游击队出没,是游击战争的前沿地带。
这张序列表介绍的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赣东北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构成情况。
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消灭南方的红军游击队,先后纠集了五、六十个师的兵力,实行碉堡围困、经济封锁、移民并村、保甲连坐、大肆烧杀等最残酷、最毒辣的手段,向我各游击根据地进行长期的、连续的、疯狂的“清剿”,给各地红军游击队的活动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这是当时江西红军梭镖队和游击队在行军途中的两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装备是十分简陋的。
在这种白色恐怖下,我们的红军游击队,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和保障红军主力的长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以无比英勇的气慨,坚定不移的斗志,紧紧依靠群众,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同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粉碎了敌人的各种阴谋和无数次进攻,牵制和消耗了敌人的力量,有力地配合了主力红军的斗争。当时的瑶里人民冒着被反动派杀头的危险,为游击队的生存和作战提供了大量的武器、食物和衣物,有力地支援了当时的革命武装斗争。
这是红军游击队使用的土枪、红缨枪头和大刀。这些是给游击队送给养的扁担和游击队员使用的蓑衣和草鞋。
这些图片反映了瑶里人民支援游击队,在夜幕中为游击队运送补给、为游击队编草鞋的情况,和当时支援红军的宣传画。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同长征一样,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是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它保留了部队,保存了干部,保持了党的旗帜,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党中央政治局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关于南方各游击区的工作成果的决议中指出:
“南方各游击区的同志,在主力红军离开南方后,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长期坚持了英勇的游击战争,基本上正确地执行了党的路线,完成了党所给予的任务,以至能够保存各游击区在今天成为中国人民反日抗战的重要支点,使各游击队成为今天最好的抗日军队之一部,这是中国人民一个极可宝贵的胜利。”
毛泽东同志对南方各游击区的斗争也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这是我们和国民党十年血战的结果的一部分,是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在南方各省的战略支点。”
这是陈毅1937年在南昌与坚持游击战的部分同志的合影。在他旁边的是项英和张云逸。
参加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部队后来成为新四军的主要组成部分。
和新四军瑶里改编相关的另一个重大历史背景就是抗日战争爆发和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
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新四军的组建
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日本帝国主义妄图霸占中国的野心更加暴露无遗,不断对中国军队和人民进行挑衅。1931年9月18日,日军爆炸南满铁路,炮轰国民党东北驻军,突袭东北各大城市,不到百日就占领了我国东三省。而蒋介石顽固地坚持不抵抗政策,激起了全国各界人士和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和愤慨。
这是反映日军占领我国东三省的4张图片和民众抗日示威的图片。
这是当时日本军国主义者颁发的“支那事变”纪念章和日本军队使用的刺刀。
自从“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就坚定地举起了抗日的旗帜。当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于同年12月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5月,红军又发表了要求南京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通电。9月,中国共产党又作出在中国建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决议。
这是毛泽东和朱德长征到达陕北后的合影。以及到达陕北后的红军留影。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首先在西北地区取得了重大成果。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通过与陕北红军的接触,深受红军影响。通过秘密谈判,张学良、杨虎城分别与红军达成了联合抗日,互不侵犯,互派代表等项协议。
同年5月,爱国人士宋庆龄等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上海、南京、北平等地许多抗日救亡团体,先后加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进一步推动了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
这是宋氏三姊妹在抗日救援活动中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主要成员的照片。
这一时期,蒋介石仍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尽管华北危急后,国民党一度同意红军保留原有部队,中共领导人参加抗日联合政府。但不久之后,蒋介石又提出要红军解除武装,并再次准备以武力消灭红军。11月,他调动30万军队到陕西,并亲临西安坐镇指挥,确定了消灭红军主力后收编5000人的方针。
  这是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和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机场迎接蒋介石的照片。
由于蒋介石顽固地拒绝停止内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以“兵谏”逼蒋抗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赶到西安,力主以和平方式解决事变。
这是周恩来从西安返回时拍的照片。
迫于形势,蒋介石最终同意结束进行了十年的内战。此后,国内形势迅速出现巨大变化。国民党中央会议在对内政策方面表示放弃对中共的武力“围剿”,代之以“和平统一”;在对外政策方面结束了“九·一八事变”以来的对日妥协。为实现国共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在政策上也做出了重大让步。中共中央在致国民党中央全会电中提出四项保证:(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受南京中央政府及军事委员会的指导;(2)在特区政府区域内,实地彻底的民主制度;(3)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的方针;(4)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可见,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创造了条件。
尽管在两党关系以及红军改编等重大问题上双方尚未达成一致意见,但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和努力,由于各界和各阶层爱国人士的大力推动,加上国民党内有识之士的努力,以国共内战结束为标志,全国各党派和人民团体表示了一致团结对外的态度,从而宣告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形成。这个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为长达八年之久的全面抗日战争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这是我边区政府的抗日动员大会和延安城楼上的抗日标语。
1937年8月全面抗战展开后,拖延未决的国共谈判才有了新的进展。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公布了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接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改编,成为国民革命军的一部分。8月25日,朱德总指挥、彭德怀副总指挥发表就职通电。由红军改编的第八路军全军约4.5万人,举行誓师大会后即分路开赴抗日前线。9月11日,八路军按照战斗序列改称第十八集团军,隶属第二战区,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兼任该战区副司令长官。
这是朱德总指挥、彭德怀副总指挥就职时的照片和朱德和彭德怀就职的委任状。
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尽管国民党不承认与中国共产党平等合作,自居于国内各党派之上,然而事实上的国共合作已经建立。
为进行全面抗战,中共中央于8月25日发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主要内容是:
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二、全国军事总动员;
三、全国人民的总动员;
四、改革政治机构;
五、抗日的外交政策;
六、战时的财政经济政策;
七、改良人民生活;
八、抗日的教育政策;
九、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
十、抗日的民族团结。
这个纲领在全国人民面前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战的态度。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红军主力的“合法”地位得到确立,但此时,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的存亡问题仍然是悬而未决。瑶里改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接下来,我向大家介绍著名的新四军瑶里改编。
瑶 里 改 编
刚才,我已经作了介绍,统一战线形成后,中国南方的红军游击队与国民党当局关于停战和改编问题的谈判仍在进行。此时,红军长征时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以陈毅为主要代表,在与我党建立联系的同时,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多次主动和国民党进行谈判,要求停止内战,合编成一个军开赴抗战前线。陈毅同志早在两广事变爆发后就提出“反对军阀战争,实行抗日战争,变军阀战争为抗日的革命战争”的口号,西安事变后又提出“国民党应停止对游击队的进攻,让游击队开赴抗日前线”的口号,并起草了《向赣南军政当局提出合作意见书》、《停止内战,联合抗日宣言》和《告赣南民众书》。而蒋介石则一再拖延谈判,并企图解除游击队的武装。谈判历经曲折,至1937年9月双方才基本实现停战。
这是陈毅在南昌、陈毅和董必武在南昌和国民党当局谈判、陈毅和张云逸在南昌和国民党当局谈判时的照片。
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迫与各方面的压力,终于同意给予南方红军游击队以“国民革命新编第四军”的番号,并任命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1938年1月,新四军在南昌组建军部,兵力约1万人。成为后来坚持大江南北抗日战争的一支主力。
这是叶挺军长的照片。
叶挺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名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广州起义首次打出“红军”旗号,当了两天的总司令。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他在北伐战争中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1946年4月8日去延安时,因飞机在大雾中撞山遇难。1955年授衔时,陈毅曾对叶剑英感叹说:“若是叶挺同志还在,就该有两个叶帅了!”   
这是叶挺和陈毅等新四军干部合影。
陈毅同志除了直接参与和国民党当局的谈判之外,还亲自到各游击区从事改编的动员工作。因为当时的形势复杂,加之各部队驻扎分散,通讯联系不便,大部分红军游击队对抗战后的形势变化一无所知,在被国民党军队围剿了十年之后,要下山改编,并换上敌军的服装,佩带青天白日的帽徽,根本不能理解,一些部队甚至射杀了新四军的联络员。我们一些游客刚进入这里时,看到对面墙上悬挂着中华民国旗帜也表示不理解。在当时国共合作的背景下,我们革命根据地的政府只是中华民国的特区政府,是统一悬挂中华民国旗帜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佩带的也是国民党军队的帽徽,在这些图片资料上,大家都可以看得到。
这就是当年新四军佩带的臂章和帽徽。
可以想象,红军游击队的说服动员工作是十分难做的,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这种情况下,陈毅同志不顾艰辛和危险,亲赴赣东北地区动员游击队下山接受改编。
这是陈毅同志进入瑶里和他那个时期的照片。
陈毅同志是1937年12月14日由中共中央任命为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委员、新四军分会副主席和第一支队司令员。(见1938和1941年的新四军序列表)。他当月来到瑶里,主持召开了皖赣特委会议,在听取了地方党委的工作汇报后,作了《目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介绍了实行国共合作,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形势,阐述了国共合作的意义,并传达了中央关于工农红军和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决定,同时,对改编的具体工作做了安排和部署。
这是陈毅同志在会议上作报告和作改编部署。
根据各游击区的动员情况,1938年1月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指示:“红军游击队改编时机已经成熟,应尽快下山改编”。于是召集了在赣东北游击区的游击队共350余人,于1938年春节的前一天全部集中到了瑶里。
这是红军游击队渡过瑶河进瑶里和在瑶里集中的图片。
从这张图片上我们可以看到人民群众欢迎游击队下山的盛况。那天,瑶里镇像过节一样热闹,大街小巷到处是红旗飘舞,人声鼎沸。人民群众燃放了准备过春节的鞭炮,端出了节日的食品慰问我们的红军战士,热情的像接待亲人一样。
为了宣传统一战线,镇上覆盖了原来反共的标语,代之以抗战的口号,在瑶里明清商业街的墙上现在还有一幅那个时期的宣传标语,内容是“国难之险,险于覆舟,应战之急,急于救火,凡我同胞,安危相关,生死与共,唯有尽一切努力,忍一切牺牲,以贯彻抗战之唯一目的。”(国民参政会宣言,浮梁乡宣队录,廿(音nian 四声)年八月)。从落款看,这幅标语写于1938年,那时正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刚刚结束、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的时期,在瑶里,共产党的红区和国民党的白区是以瑶河为界,国共合作要求双方化干戈为玉帛、枪口一致对外。这幅标语就是在当时的背景下书写的。所以,是一幅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对那段历史的印证。
1938年春节后第二天,陈毅同志第二次到达瑶里镇,直接指导和检查改编工作。
他在这里接见了部队和党的地方干部,了解了改编的工作安排。
这是陈毅同志和地方干部、以及其胞兄陈孟熙的合影。
22日陈毅同志在“程氏宗祠”召开了抗日动员誓师大会,会上陈毅同志做了讲话,他首先介绍了全国抗日的形势,说明了抗日统一战线和改编的重要意义,动员各界民众投入到抗日斗争中去。他还与身为国民党高级军官的胞兄陈孟熙见面,并握手言和,表达了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一致抗日的意愿。他的讲话热情洋溢,慷慨激昂,迎得了军民热烈的欢呼和阵阵掌声。
这是陈毅同志在做抗日动员和会场的图片。
新四军的改编工作是分成三步进行的。第一步是统一番号,将改编部队编成“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第二步是整顿思想,进行团结和纪律教育;第三步是加强军事素质训练;第四步是扩编部队,在“敬义堂”“宏义祠”等处设置了招兵站。通过十余天的宣传发动,瑶里及周边地区共有200多人报名参军。其中有数十位从景德镇前来的进步青年,他们是陈毅在景德镇召开瓷业工人座谈会后,受到教育前来加入抗日队伍的。
这张图片记录了当时报名参军的盛况。           
经过改编和扩编,受编部队共计550多人,编制达到三个连,有长枪400多支,短枪30多支,机枪3挺。
这是新四军使用的军号和手枪。
这三张图片记录了改编部队进行军事训练、上课和陈毅同志视察改编部队的情况。
改编后的部队经过训练和扩编后,士气十分高涨,政治和军事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改编部队随后告别了瑶里的父老乡亲,告别了支持和养育他们近十年的革命根据地,开赴苏北抗日战场。3月中旬,该部队正式编入新四军序列。
这些是改编部队集结、开赴抗日前线的图片。
这是新四军挺进抗日前线的路线图。
改编部队走后,新四军在瑶里成立了留守处。以后由于国民党军队的破坏捣乱,同年6月被撤消。1938年6月这只队伍在新四军领导人粟裕同志的带领下,与日寇在江苏卫岗作战,首战告捷,共击毁日军汽车5辆,击毙士井少佐、梅岗武郎大尉以下27人,缴获长枪20多支。为此陈毅同志写下了著名的《卫岗处女战诗》。
故国旌旗到江南,
终夜惊呼敌胆寒。
镇江城下初遭遇,
脱手斩得小楼兰。
从此,这支改编队伍走上了辉煌的战斗旅程。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可以说是屡立战功、名垂史册。解放战争中该部队参加了第二次黄桥作战,歼敌3000多人。渡江作战中该部中的一支首先登岸,荣获24军“渡江第一船”的光荣称号。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该部用火箭筒击毁敌人坦克7辆,坚守住了阵地,有力地配合了战役的胜利。之后,该部承担了卫戍北京、守卫祖国首都的重任,在历次重大值勤任务中,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和嘉奖,不断创立新的功迹。
这里记载了参加新四军瑶里改编的一些老同志的情况。一九九七年,他们中的一部分曾在瑶里重聚。
王丰庆:原皖赣特委书记,后在抗日战争中江苏战场上牺牲。
李步新:原皖赣特委书记,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主任,离休前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刘毓标:红军独立团政委,原皖赣特委组织部部长,离休前江苏省政协主席。
朱辉:改编后任景德镇市委书记,离休前江苏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书记。
江天辉:改编时任祁、浮、婺中心县委书记,离散休前江苏省民政厅厅长。
李华楷:改编时任祁、浮、婺中心县委副书记,新四军驻瑶里留守处主任。离休前某军事院校政委(副兵团级)。
邹志诚:共青团浮梁县委书记,特委警卫排长,离休前南京装甲部队副司令。
倪南山:红军游击队队长,离休前江西省军区司令。
柴荣生:红军游击队队长,离休前江苏省军区司令。
潘启琦:进步学生,改编时参军,离休前济南军区副政委。
李清泉:进步学生,改编时参军,离休前安徽省政协主席。
为了让人们永远铭记新四军瑶里改编的光辉历史,中共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军分区于1998年5月建立了 “瑶里改编纪念碑”,碑文由陈毅同志的儿子陈昊苏撰写,这块纪念碑现在矗立在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的旁边。
各位游客,当年的红军游击队,在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下能够生存下来,保存了根据地和革命力量,并将保存下来的队伍改编成华东地区的一只抗日生力军,这不但是我党坚持游击战争方针和抗日统一战线的胜利,也是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残酷斗争中不懈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是和陈毅同志的百折不挠、不畏艰苦的革命斗争精神,在艰苦环境下乐观豁达、高瞻远瞩的领袖和英雄品质分不开的。
我们知道,每一个世纪都有自己的英雄,他们适应时代的要求,把周围的人们组织成为某种运动,并率先投人执着的斗争,以实现运动确定的目标。他们在斗争中创造出为同时代人们赞美颂扬的功勋,又在漫长久远的历史上写下值得纪念的篇章。
陈毅元帅就是20世纪中国英雄中间的一个。今天,我们缅怀陈毅同志伟大光辉的人生历程,对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为您的创意找到最好的声音

平台累计配音,超40,050,000 分钟

  • 品质保证
    15年专注网络配音行业 500+国内外专业配音员
  • 多种配音
    中文多场景配音 提供小语种配音
  • 公司化运作
    提供正规发票 签订服务合同
  • 双重备案
    工信部公安双重备案 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
  • 7*14全天候服务
    公司实现轮流值班 9:00-21:00都有客服
更多
My title page contents